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在热烈的发车仪式过后,我们一行探访团队正式开始了在玉树当地的探访活动。
新的一天,我们集中参观了玉树州会展中心,探访玉树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览。一进门便听到锤子的敲敲打打之声。一位藏族姑娘正在聚精会神的进行玛尼石刻。玛尼石刻作为藏区民间的一种石刻艺术。一般将佛教经文、六字真言及各种佛教图像镌刻于石板、石块或卵石,堆放在玛尼堆上。这里先做简单介绍,在后边我们还会探访新寨玛尼石碓,那里的玛尼石刻景色更为壮观。
图中这位手持转经筒,面容犹如”藏地蒙娜丽莎”的女孩,正在展示当地的婚嫁特色服饰。我在人群中用长焦捕捉到了这位美丽动人的姑娘,笑容是如此的纯洁。
这位藏族妇女正在制作手工藏香。藏香,多数用于佛教祭祀活动,亦有少量家居的净晦辟邪。其制作工艺流程蕴含着藏文化的精髓。主要配料有藏红花、雪莲花、麝香、藏寇等。藏香的味道很特别,在寺庙中,这种混合的奶味、酥油的甜甜味道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这幅已经完成的唐卡就静静挂在展会的柱子上,阳光正好斜着洒向唐卡,我在瞬间更感受到这门艺术的精美。
安冲藏刀,指著名藏刀生产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安冲乡生产的藏刀。这些藏刀外部镶饰材料主要有金属叶片、鲨鱼皮、珊瑚、绿松石等,刀鞘上刻有龙、凤、花草、宝瓶等纹样。男刀外观造型笔直,装饰简洁,而女刀则镶金错银,精致华美。安冲乡是藏族银匠集中的地方,艺人们世世代代以放牧和手工业谋生,长期为玉树、果洛、昌都、甘孜、阿坝一带的藏族农牧民加工藏刀及其他金属民族特需用品,他们加工制作藏刀的历史可追溯到500年以前。安冲藏刀在西北地区享有盛名,并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民族用品展览和民族工艺品展览,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受到很高的评价,还远销尼泊尔、印度等国。
离开了玉树非遗展览,我们一行人赛巴寺,全称“太庆大吉楞”,汉译为大乘昌隆洲,该寺为萨迦寺院,其特色主要建有名俗宗教文化展览馆。有青藏高原珍稀动物的标本和康巴名俗用品及各种宗教文物等收藏的各种物品近万件。
站在佛像背后的山坡上观察赛巴寺的全景,山坡的坡顶据说是天葬台
博物馆内这个器物引起了我的兴趣,看起来只是普通的水壶和炭炉,但其实这个底座的燃烧物是牛粪。牛粪在藏族牧民的生活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本身没有太多的异味,燃烧起来能产生充足的能量。所以这个底座相当于内地汉民经常使用的暖壶。
玉树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野狼、秃鹫、鹿等常见物种,不同的是,从博物馆中这些1:1的实物标本来看,当地的这些野生动物体型相比内地来说要大得多。尤其是秃鹫和鹰,它们的翼展几乎可以达到我的身高(1.85米)。
走到寺庙的顶层,这里供奉了很多的佛像和唐卡。进门部分悬挂的这幅唐卡,怒目圆睁,你能够猜想到这位其实是财神么?一心只想发财的小编,少不了要多拜一拜了。
各式兵器安静的陈列在玻璃展柜当中,记得以前总是在资料里看到藏族士兵手持的步枪,枪管前段绑着一副羊角。一开始还以为是类似刺刀的冷兵器,现在才明白其实是起稳定作用的两脚架。
擦擦,一词据说是源于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复制”,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缘不规整,胎泥外溢,图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经咒。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