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行摄自驾 > 行摄自驾营 > 正文

一名大唐健儿的丝路漫行记:盛世古韵篇

0 2015-09-01 06:00:01   蜂鸟网   作者:徐彩虹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8月27日,小雨转中雨,重访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久违了!
 
  野阔天低,长风万里,随着别克车队疾驰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我只觉得血脉贲张,壮怀激烈!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军马场,由“英雄出少年”的霍去病将军一手创建。至大唐天宝年间,此地蓄马多达7万余匹,为北庭、安西两大都护府提供源源不断的军马保障。那日岑判官所骑黑骏马,我一眼认出,正是大马营所产“天马”,今日又称“山丹马”。

一名大唐健儿的丝路漫行记:盛世古韵篇
前往山丹军马场一路上的美景 拍摄:白水大荒

一名大唐健儿的丝路漫行记:盛世古韵篇
前往山丹军马场一路上的美景 拍摄:白水大荒

  居于祁连、焉支两山之间的大马营草滩地形多变,雨水充沛。”寰行中国”一行人揽辔缓行在有着“东方阿尔卑斯”之称的窟窿山峡谷。这个峡谷位于山丹军马一场驻地九碗泉的东南面,据说茂密的青草丛中,淙淙的山涧溪流中,暗藏着一个个陷阱般的“窟窿”,下面流淌着深不可测的暗河。不过,有识途的骏马代步,我们倒没有什么可惧怕的。谷中松涛阵阵,细雨如丝,未免勾起我的怀古之幽情。

一名大唐健儿的丝路漫行记:盛世古韵篇
在窟窿峡谷信马由缰 拍摄:王江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19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史记·匈奴列传》),自张骞凿空西域,河西走廊至此才算真正畅行无阻。溃逃的匈奴人一路哀嚎一路歌,山河为之变色,天地亦为之动容。

一名大唐健儿的丝路漫行记:盛世古韵篇
良种山丹马匹 拍摄:王江

  匈奴,上古也称“鬼方”、“猃狁”、“戎”、“狄”,从名字可见它给汉人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然而,经此一役,匈奴元气大伤,至大唐,匈奴民族已经湮灭不传。其血统逐渐并入汉、鲜卑、突厥、蒙古、契丹等民族。
 
  《史记》里说匈奴人“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没有文字的民族总是可悲,来时一阵风,走后一场空。幸而,一首口口相传的匈奴哀歌,让大家感知到这个民族的气质情感:“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一名大唐健儿的丝路漫行记:盛世古韵篇

窟窿峡中的高山 拍摄:王江

  视线所及的焉支山,又名胭脂山。匈奴妇女取山上特有的红蓝花杵槌淘澄,取其英鲜者用之,色艳且持久。阿九日常所用也是这种胭脂。只不过她眉目如画,裸妆也十分相宜。

一名大唐健儿的丝路漫行记:盛世古韵篇
西大河水库 拍摄:白水大荒

  军马场还有一景是我以前未曾见过的。“高峡出平湖”——西大河水库就是这般杰作。当代人取两峡连接处的溢道,设法将祁连山附近各口子流出的雪水汇聚成一个天然湖泊。我徘徊在湖畔,尽量不去惊扰觅食的牛马。混杂着牲畜粪便与青草味道的清新空气,让人精神振奋,意气满满。眼前细雨纷飞,水天一色,山湖不语,客心真如洗也!

一名大唐健儿的丝路漫行记:盛世古韵篇
西大河水库边的鸾鸟故城遗址 拍摄:白水大荒

  在湖边,我还意外邂逅了汉代的鸾鸟故城。这个遗址背靠祁连雪峰,与平羌口烽燧相呼应,地势居高险要,为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出兵河西时设置。或许我曾见过它,但并没有在意,类似这样的断垣残壁,昔日行军路上随处可见,若不能遮风避雨,谁会深究它们的身世来历?

  但是从现在开始,我要留意丝绸之路上的种种废墟,说定某一处土墙,就是安九曾经借住过的客栈。万一实在找不到你存在过的痕迹,那就让我这颗长满青苔的心,充当你在世间的废墟罢!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