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庄严肃穆中山陵
来到南京,不得不去的就是中山陵,去拜祭伟大的孙中山国父。行驶在中山陵景区内,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气场作用,每个人好像都严肃起来,心中充满神圣跟庄严。
来到景区参观拜祭的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通往景区的大道也全是被法国梧桐树所占据。景色非常的迷人。
通往中山陵的景区中的大道也是被高高的法国梧桐树所占据(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南京民国政府在紫金山选址建造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也有称:警世钟)式图案荣获首奖。“钟”含有警示之意,象征了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贡献。
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平运抵首都南京。三天公祭结束后,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
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
从这些细节上就能看出孙先生以国为本,为民现身的伟大崇高精神,来到这绝对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再进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另三位是于右任、胡汉民和吴稚晖)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孙中山当年以袁世凯保证清帝退位为条件,答应荐袁以自代,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所以是以国民党总理的名义下葬)的鎏金大字。字为颜体。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祭堂是仿宫殿式的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
笔者很遗憾因为时间原因不能到达祭堂来祭拜孙中山先生。也没能亲身的感受上面的庄严以及肃穆。不过笔者建议您如果时间允许一定要爬上392个台阶来感受一下。
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书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殿堂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
拱门上书国父孙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高4.6米逼真生动的孙先生雕像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历经了磨难,在守灵人尽职守卫下,才免遭不测。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西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入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
孙先生的棺椁(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意大利定购的紫铜棺。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值得一说的就是当年解放军占领南京之后立即对中山陵进行了保护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亲笔书写了一条“保护中山陵”的手令,派人送到中山陵,陈毅的这条手令用镜框装起来,放置在陵堂里。
1960年12月21日,周恩来陪同柬埔寨贵宾晋谒中山陵。当时中山陵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总理一行途经太平门时,看到沿途采伐的大批木材堆集在路边待运,他说:“中国那么大,难道这点木材就不能供应吗 ?”第二天,采伐工人全部撤出,有关部门也不再向陵园索取木材。1968年6月,周总理又亲自指示,将孙中山铜像安放到中山陵广场前的石座上,并在铜像前竖起一块毛泽东语录:“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以自己的威望和才智,在动乱的岁月里,保护了中山陵园的许多重要文物古迹。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