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行摄自驾 > 行摄自驾营 > 正文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0 2015-10-27 05:55:00   蜂鸟网   作者:徐彩虹   责编: [原创]

  出发前,我跟朋友说,要去东南沿海探访海上丝绸之路。朋友特别较真地跟我说,“难道不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吗?”

  的确,在大家的印象中,丝绸轻软耐压,体积小、获利高,适合马背和驼背上的长途运输,是汉唐陆上丝路的主要商品,而陶瓷脆弱又占地,更适合水运,海上丝路最繁盛的宋元时期都是以陶瓷贸易为主。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汕头老城区的记忆 拍摄:大荒君

  但是,我国的海上对外贸易通道发轫于秦汉,形成于隋唐,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丝绸一直是当仁不让的外销NO1。法国人沙畹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算是对李希霍芬博士陆上“丝绸之路”概念的一种呼应,这个提法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虽然“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跟它是同一条路,但我们通常还是称它为“海上丝绸之路”。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北海中山东街景 拍摄:袁野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广西北海北部湾的渔民 拍摄:袁野

  刚走完“2015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陆上丝路的行程,急转直下来到“海丝”口岸,那种身心上的巨大反差,就像一个清心寡欲的苦行僧忽地坠入温柔富贵乡,有不适有欢喜也有怀念。地广人稀的西部,空气干燥通透,饮食结构、地貌都嫌单调,但偏偏能让人意气俊爽,心智弥坚;人烟稠密的东南沿海,温暖湿润,经济发达、生活便利、人人拼搏进取,但空气就未尽如人意。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2015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 别克车队行驶在张掖百里丹霞之间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人烟稠密的汕头城区 拍摄:袁野

  世事难两全,但我相信,西部的经济提振和东部的环境治理,随着“一带一路”宏图大略的开展,自然都会发生可喜改观。
 
  泉州:海丝起点
 
  泉州,如一杯“六泡有余香”安溪铁观音,淡而有至味。
 
  看着游客们扎堆涌向临近的厦门,我真替泉州打抱不平——大抵是我庸人自扰罢。遗传魏晋风骨的泉州,真名士自风流,它不会在意并迎合世人一时的眼光。泉州的种种妙处,非风光霁月,鸟语花阴能一笔带过。历史上泉州得到的评价,高得令人心生嫉恨——“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莫非王十朋,朱熹在拍泉州马屁。出家人不打诳语,民国的弘一法师,根骨清奇的一代妙人,与泉州渊源深厚,亦圆寂于厮,泉州如今还供着他的舍利塔与纪念堂。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泉州街头一瞥  拍摄:袁野

  偏安东南一隅的泉州城,好像得到上苍格外的垂青。因为偏安,历史上它常常充当中原正统文化的避难所;因为偏安,它又成为中国海上对外贸易的大前哨。今天的泉州文化,既有古朴雅正的一面,又有海纳百川的一面。这里诗书弦诵成风,历代才子多如过江之鲫,街头巷尾唱彻的南音,倒是“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中原失传的民俗和礼仪在这里存续如新;这里又是一座不设围墙的世界宗教博物馆……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古老的中原民俗在这里传续千年 拍摄:袁野

  泉州作为海丝起点,大概始于魏晋南北朝。时值中原战乱,衣冠士族纷纷南迁入闽,泉州的晋人缘河而居,出于思乡情将此地呼为晋江。如今,泉州晋江的影响力可谓无孔不入,晋江文学网先不提,知名的国产服装、鞋、食品品牌,泰半出于此地。你夸晋江人厉害,倒不如直接夸河南人的后裔厉害,每年都有大批的晋江人回河南祭祖。魏晋和唐代的几次中原移民大潮下来,泉州话里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音古语,比如眼睛唤做目,筷子称为箸,房子叫做厝,“我你他”表述为“吾汝伊”。用泉州话演绎具有中古雅乐遗风的南音,好比原汤化原食,口味醇正 。今天海内外的南音班子还保存着“祭郎君”的仪式,拜的就是南音祖师爷,后蜀国君孟昶和花蕊夫人;唐代传入日本的尺八,在国内,惟有在南音班子里还可以见到。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九旬高龄的南音传承人吴彦造老先生登台演出  拍摄:大荒君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关帝庙前的南音演出 拍摄:大荒君

  南下的中原文化,与浮舟泛海的闽越文化,在泉州海域激荡出灵感与火花。魏晋以后,泉州的造船业和海上活动日益活跃。南朝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来梁安港延福寺翻译《金刚经》,如今,延福寺依然保存着拘那罗陀“翻经石”遗址,这是迄今已知泉州最早的海交史料记载。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宋代跨海古桥安平桥 拍摄:大荒君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泉州,渔家女补网  拍摄:大荒君

  “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从此,泉州港湾呈现出出现了“维绡挂天,际天而行”的盛况。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对外贸易海港,有人将它的国际地位比之为今日纽约。此一时彼一时,我固然觉得可比性不大,但论开放的心胸与气度,泉州也不遑多让。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泉州海边靠港的渔船 拍摄:大荒君

  那时的泉州城里蕃商巨贾云集,多肤色的人种操着不同的语言,多元的宗教与建筑风格在此落地生根。泉州最有名的佛教寺庙开元寺,里面就留存着印度教风格的柱子,以及融南音、佛教飞天,基督教带翼天使为一体的二十四乐伎雕像。如果你去开元寺大雄宝殿,可一定要记得抬头向上看。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开元寺桑莲法界 拍摄:袁野

  想了解“海丝”历史,必定不能错过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这里成百上千的船舶模型让中原来客大开眼界。从最简单的筏子,独木舟,江河船,再到平底海船及适合南洋深水航线的尖底海船系列,一部源远流长的中国船舶进化史,形象化地呈现在眼前。馆内最夺人眼球的当属“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模型。当年明政府一面大张旗鼓地施行海禁,一面又不惜耗巨资开展海洋外交,赔钱赚吆喝。这艘为了彰显国威不计成本的宝船,排水量达到千万吨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稳最气派的船只。一个世纪后哥伦布的船队与之相比,也只能用“鄙陋”来形容,然而……,站在宝船面前,恐怕每个观者心中都有无数念头千回百转。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大开眼界的海上交通史博物馆 拍摄:大荒君

  告别泉州城的时候,我默念着,一定还要再来。没想到,几天之后,我就和泉州发生了另一种交集。
 

  汕头:近代重要的开埠口岸

  泥沙沉积在海滨形成沙脊沙堤,这种地貌叫做“汕”。听到“汕头”,你就知道必定还有个地方叫做“汕尾”。不过,今天咱们只谈汕头。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汕头城区 航拍:袁野

  岭南有三大地域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想到要去潮汕文化的核心区汕头,我着实激动。潮汕人靠着刻苦耐劳、诚实信义,在全球商界无往而不利,他们的经商头脑与犹太人有得一拼。我倒想看看,汕头人是不是聪明得"敲敲头顶,脚底板都会响"。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汕头老街上的生意人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汕头老街巷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城市中的废墟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经营潮汕美食的老板  拍摄:袁野

  汕头很早就是海隅一大都会,海上丝路的重要码头,但是它最辉煌的时期当属近代。恩格斯曾经在纽约时报撰文称“汕头这个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汕头正式开埠,很快出现了洋行林立,樯帆云集,货栈成行的局面。今日遗留下来的汕头老城区,中心辐射的布局,似乎参考了巴黎的设计思路。

  穿行在这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之间,有一种回到上世纪初的感觉。游客不免会质疑,如此珍贵的老建筑为何残破至此,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不用急,当地政府正在重新规划这一片区域,老城区的第二春即将到来。不过,单依个人喜好而言,我觉得这废墟更有历史的代入感,成为商业区以后我大概不会去凑热闹了。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中心辐射状的汕头老城区布局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的废墟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走在汕头老街,时光好似倒流  拍摄:袁野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汕头老街上的生意人 拍摄:袁野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街头小食摊 拍摄:袁野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打着历史烙印的老建筑  拍摄:袁野

  近代汕头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辛酸的一面。蜂拥而至的西方苦力贩子将大量汕头青壮劳力运往海外,引发了汕头第一次海外移民的浪潮。

  这些海外汕头人在外敢闯敢拼,渐渐立稳脚跟,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东南亚的巨商富賈。潮汕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漂洋过海的潮汕人心系故土家园,他们跟国内家人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侨批——兼具家书和汇款单功能的“银信合封”。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侨批文物 拍摄:大荒君

  汕头侨批文物馆跟民间征集了大量的侨批文书和文物。这些侨批看得人百感交集。有些人在海外自身难保,只能按照侨批的最低起寄标准,给父母寄上“银二元”,聊表孝心。最早的侨批按字计价,穷人只得惜字如金——“我在你勿嫁”,夫妻间的衷肠原不必千言万语,五个字照样情深意重。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侨批文物 拍摄:大荒君

  这里尤其打动我的是一封长达三千字的家书。这封家书言辞恳切,字里行间虽是剖析家事,却集中呈现了儒家“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的美德与情操。试摘录其中教诲幼弟的一段,大家自行体会。
 
  “吾今处手足,若知而不言则失去手足之情,觉而不言则落为小人知行径。此非兄等之所愿为也。此后望你好好学习做人,学人生之同情心,学人生之理性。岂知乌乌私情,它属飞禽,犹有反哺之心,羊为走兽,尚有跪乳之义气。我们人生其比不上飞禽走兽?不灵不感耶。”
 
  这是当年一个普通打工仔的思想觉悟,今天大学毕业生的家书又是什么样子?噢,我忘了,现在有手机,渐渐没有家书这一回事了。

 

  佛山:外销热品石湾陶
 
  来佛山之前,我单知道无影脚,黄飞鸿和十三姨,对于南风古灶和石湾陶瓷一无所知。
 
  中国在古代是一个陶瓷大国,历朝官窑的绝世风姿,让地方上的这些民窑相形失色。但是,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还是这些薪火不绝的民窑。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石湾微雕也称石湾微塑,俗称“山公” 拍摄:大荒君

  从唐代开始,石湾就出现了大型的窑场,先是以生产陶器为主,后来逐渐也生产瓷器。在此科普一下陶与瓷的主要区别。制陶以粘土为原料,而瓷器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陶器表面粗糙,透气性强,外形粗犷浑厚;瓷器细滑清脆,华丽质薄。烧制陶与瓷,其实关键的一个门槛是温度与火候。烧陶只需要900-13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烧制瓷器则需要1300-1400摄氏度的高温,在以柴火为燃料的古代,达到这样的火候也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石湾陶瓷多以百姓日用品为主

  所以,石湾人要在龙窑的前面,供奉起火德星君的陶塑像,他们也依照古礼,供奉虞舜为祖师爷,举行祭祀“陶师”的活动。近现代,石湾陶业一直设立有一套严谨的行会与行规,禁止同行之间恶性竞争,互相倾轧,也保证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劳动强度。这里头有规矩方圆也有温情温暖。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南风古灶祭拜的火德星君  拍摄:大荒君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石湾陶瓷艺术品 达摩祖师  拍摄:大荒君

  据海河之便的石湾陶,除了供应乡里,还大量销往海外。石湾陶大多是些老百姓用得着的东西,它带给我很大的亲切感。儿时镇上也有一家窑厂,人人家里用的泡菜坛子、花盆、碗乃至夜壶,都是从那里购买。故乡的泥土,故乡的柴火,烧出来这些物件,用起来格外有情有义。这一方百姓对于石湾陶的情感,想必也是如此。
 

  阳江海陵岛:丝路沉船南海一号
 
  我跟泉州的再次交集,就落在这大名鼎鼎的“南海一号”沉船上。据推测这艘宋代古船从泉州刺桐港出发,驶往南洋,路过海陵岛附近海域时,因为严重超载发生垂直下沉,又极其幸运地被泥沙掩埋起来,船体得以完整保存。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一号”出土的龙泉窑系青釉菊瓣纹碟 釉变带来的视觉效果好似碗中有水  拍摄:大荒君

   一艘沉没在广东海域的古船,如何推测出它从泉州起航?目测一大波具有怀疑精神的同学正在赶来。首先,这艘船的木头材质、“身材”和装饰细节都更像福船,而非广船;其次,船上搭载的外销瓷,以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福建德化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福建磁灶窑系等五大民窑瓷器为主,这里头福建瓷占了大头,其中数量庞大的德化瓷,就出产于泉州。依据就近上货的原则,再联想到刺桐港当时的货运吞吐量,这个推测算是合情合理。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黏在海底沉积物上的南宋陶瓷 拍摄 大荒君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为了节省空间,大瓷坛里面套上小瓷坛,“超载”是沉船事故的罪魁祸首 拍摄:袁野

  “南海一号”的发现和打捞也是一个传奇故事,整个筹备过程历时20年。这20年可苦了阳江的边防官兵,他们既要防备海上的汪洋大盗,还要设法让不知情地当地渔民远离沉船地点作业。2007年,整体打捞上来的“南海一号”存放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的一座“水晶宫”里,这座水晶宫模拟南海一号沉没地点的海底生态环境,水质、温度及水深都与沉船点保持一致。今日,我虽然无缘一睹古船真身,却可以隔着玻璃幕墙观看考古工作者清理文物的现场。 

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考古工作者现场作业  拍摄:大荒君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一号”出土瓷器 有待整理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南宋时期的金箔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技艺精湛的金项圈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金虬龙纹环 拍摄:袁野

  这些预备沿“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的瓷器,在器型、釉色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改良,比如迎合阿拉伯审美的葵口折沿碟,还有碗沿不施釉,到了外销地再施以当地特色的金银釉,包括船上出土的金饰品,也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北海:汉代古港合浦
 
  北海合浦之所以能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古老港口,跟它江海联运的地理优势有关。南流江从北至南贯穿合浦全境,从南海北部湾注入大海。沿江北上,可以溯桂江,穿灵渠,经长江水系直抵中原;从入海口南下,则可经南洋,抵达印度洋,再转道印度陆上进人中亚地区。汉代合浦人已经懂得季风航海技术进行远洋航海,每年九月份开始利用东北季风作动力,扬帆出航;来年四月,再利用西南季风作动力,起航回国。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北部湾出海口 拍摄:袁野

  这些远洋航行可以在《汉书 地理志》中找到确切的文字记载,而合浦汉墓的出土文物,更有力佐证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疍家人的日常生活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疍家人极善水性 拍摄:袁野

  合浦原属百越之地,始皇帝统一岭南之后,迁来大量中原汉人“与越杂处”。汉代在岭南设九郡,合浦是其中之一。北部湾一带物产丰富,为利所驱,一些中原商贾不远万里而来,并在此发家致富。除此以外,这里还生活着大量流放边疆的官员。汉人信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这些非富即贵的南迁汉人留下陪葬丰厚的墓葬群。
 
  在合浦汉墓博物馆,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汉墓,有甬道、前室、后室、左右耳室,从高处俯瞰,状如一具十字架。俗话说“秦砖汉瓦”,其实汉砖不比汉瓦逊色。在岭南沿海溽热潮湿的地气下,墓中尸骸早已化得无影无踪,墓砖却完好如初。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俯瞰汉墓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墓室内部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在地愿为连理枝-夫妻墓葬  拍摄:袁野

  这些保存完好的汉墓中,出土了不少希世之珍。比如环保美观的汉代羽纹铜凤灯、存有酒液的东汉铜提梁壶,此外还有大量从海上丝绸之路进来的舶来品,如红玛瑙串、波斯陶壶、水晶及金饰品。其中一件焊珠金饰品,需要借助放大镜观赏。只见200多颗细小金珠密集镶嵌在一片薄薄的金胎上,据介绍这种工艺是地中海沿岸流行的金工技法,常见于古埃及、迈锡尼等地。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陶制仓廪明器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镇墓兽  拍摄:袁野

2015寰行中国:沿海岸线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从中原传来的滑石器 拍摄:袁野

  今天的合浦地区,对外商贸往来更加频繁,北海老街上充斥着东南亚诸国的进口商品,生活在海边的疍家人经营着北海的优质南珠和海产品。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交通日益便捷,曾经充满风险和未知的“海上丝绸之路”,如今不再是畏途,这条古老的海上通道将发挥出它的最大潜能。

 

关于“寰行中国®”2015别克•中国文化之旅

  历时近两个月,途经国内七个省市、自治区,行程6500多公里,“寰行中国®”2015别克•中国文化之旅10月16日在广西北海圆满收官。延续去年首发之旅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成功探索,今年寰行中国®重走享誉千年的陆地及海上丝绸之路,深入探寻中国文化瑰宝的厚重价值与时代新生。在收官仪式上,上汽通用汽车别克品牌正式发布了寰行中国®文化品牌商标,昭示别克致力搭建一个有特色、有内涵,融汇产品和品牌于一体的文化体验平台的决心。现场,别克品牌还宣布聘请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蒙曼副教授成为首位“别克文化大使”,蒙老师会为别克品牌更好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

 
  丝绸之路是古往今来中外政治、经济交往的见证,也承载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深厚底蕴。“寰行中国®”2015别克•中国文化之旅于今年8月24日从西安启程,踏上包含盛世古韵、河西走廊、西出阳关、边陲天道、海上丝路的五段旅程,探寻融汇、开拓、寻梦、征途、往来背后的精神内涵。沿着西安、张掖、敦煌、乌鲁木齐、伊宁等陆上丝绸之路在国内的重镇,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至北海的重要港口路段,寰行中国®车队一路上饱览瑰丽壮观的大自然风光,接触到多姿多彩的独特民族风貌。同时,别克还邀请蒙曼、钱文忠、袁腾飞等国内著名学者、专家沿途举办多场“别克文化大讲堂”,多角度纵深剖析丝路文明,深度解读每条路线背后的文化与精神内涵。
 
  此外,今年别克品牌继续携手NGC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不久后将推出“ROUTE AWAKENING”系列纪录片的第二季《寰行中国®:一带一路》,与广大观众分享中国壮美河山和灿烂千年文明的饕餮盛宴。
 
  继去年顺利完成护航任务并赢得赞誉之后,别克SUV家族——昂科雷、昂科威、昂科拉今年再接再厉,为寰行中国®提供全程支持。尤其是今年新加入的20T昂科威与28T车型一起作为车队主力,一路上战胜了戈壁险滩、雨雪泥泞和高海拔山路、弹坑路的挑战,使其“强者自强”的品牌精神得到淋漓展现。别克昂科威上市至今恰逢周年,其卓越的品质与性能得到市场的肯定,累计销售已超过12万辆。
 
  通过连续两年的细心耕耘,寰行中国®这一迄今为止国内历时最久、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之旅之一,已赢得广大别克车主和各界公众的热烈反响。如今,寰行中国®文化品牌商标的正式启用,进一步充实了别克品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别克“心静思远 志行千里”的品牌精神增添新的注脚。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