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编者按:一个是来自美国的豪华超跑品牌,一个是来自国内的自主品牌。这两个品牌从其国籍便已经表明了用户群们对其的态度。这两个品牌究竟孰优孰劣呢?二十万的电动车和七十万的电动车你会考虑哪个?
如今要讨论电动汽车,特斯拉和比亚迪成为了两个绕不开的话题,特斯拉凭借电动豪华四门轿跑车Model S正在美国乃至全球掀起富人们的尝鲜购买热潮,比亚迪则凭借电动大巴K9和电动乘用车E6在全球公开交通领域掀起了一股环保热潮。虽然两者当前并没有交集,但两个品牌殊途同归却敲开了电动车的大门,两者一上一下,一私一公,前者让社会顶层的富人们对电动车有了购买的欲望,而后者则将电动车推向全球公开交通领域,它们将电动车推向社会的各个角落,共同提振了社会对电动车未来的信心。
巧合的是两个品牌均是2003年进入汽车圈,并且在2008年推出了它们各自的第一款电动车产品,而它们都赢得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汽车制造商戴姆勒的青睐,一个选择入股一个选择合资。在共同做大电动车产业,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梦想中。虽然特斯拉与比亚迪目前还因为各自化的差异而不把对方当对手,甚至还在公开场合互相不给面子,埃隆·马斯克放出豪言:“在目前的全球市场上并没有所谓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在6月初召开的比亚迪股东大会上,王传福则回击道:“如果家庭消费一旦起动,比亚迪‘分分钟’就可以造出‘特斯拉’。”但其实双方都明白,电动车的未来显然是民用市场,它们之间必然都要主攻同一市场,较上劲是一定的。
眼下特斯拉看着具有品牌优势,但到了大众消费市场,它的定位位自然要下降,比起比亚迪它不会再高高在上,而其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对成本的控制则相比比亚迪将处于弱势,当然比亚迪相比特斯拉在品牌营销上则有明显短板,未来特斯拉和比亚迪鹿死谁手?不妨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最近10年,比亚迪与特斯拉都做了什么。
·造梦者与技术使命
2003年,马斯克与人合伙,创立了自己的纯电动汽车公司Tesla特斯拉。他们试图用这个公司,将电动车带入全新领域。在历经10年沉浮之后,特斯拉终于迎来生机,而且势头生猛,在豪华车市场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Model S销量已经超过了奔驰S级、宝马7系和奥迪A8 ,达到了4750辆,其股票市值也狂涨至每股超过100美元。
特斯拉的策略与比亚迪完全不同,其2003年进入汽车车业,一直就是奔着电动车而去,只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特斯拉2008年才推出第一款产品。特斯拉在电动车制造领域采用“整合资源”的路数,像一个设计公司,通过对所有模块的技术和管理整合,将所需的电池等统统外包出去,而自己最后负责总装。特斯拉创立之初,他的电动车制造工厂是购自于通用和丰田在硅谷附近的废弃厂房,改造后的特斯拉工厂成为典型的“硅谷工厂”,正式造车伊始,特斯拉则是选择与英国LOTUS路特斯汽车合作,以“爱丽丝”(Elise)跑车为原型车开发出其首款豪华电动跑车。2012年特斯拉推出自行设计的产品Model S,而这一车型很大一部分零部件均来自中国。当然特斯拉还是掌握了不少电动车关键核心技术,比如电池散热技术(解决了电池的高温和自燃问题)、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所有电池充放电和实时状态的控制),这些技术问题此前都是影响电动车发展的瓶颈,正是有了这一优势,在汽车界强势的车企戴姆勒和丰田也选择了让特斯拉代工电动车产品。
在北美实际上生产电动车的企业并不少,定位高端产品也不少,但特斯拉比别人幸运的地方是它扛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而对手们倒下,给了它更多的机会在公司,2012年6月之后4门豪华轿跑车Model S上市,凭借其可靠性、实用性、美观性、豪华感、科技感和较为合理的价格特斯拉赢得了市场。
比亚迪公司一直带着浓厚的创始人性格,从制造电池出发,再进军手机零组件,后并购汽车公司,从传统内燃机汽车发展到如今传统汽车、电动车、油电混合双模动力车三个领域。比亚迪一直以掌握核心技术为驱动力。
2003年以电池制造为主业的王传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的基础上正式进军汽车业。开始学习制造传统内燃机汽车,待逐渐掌握了传统汽车的制造方法,比亚迪才逐渐将电池技术与汽车技术结合,进入电动车市场。比亚迪电动车在产业模式方面与特斯拉完全不同。比亚迪走的是技术路线,从产业链的上游往下延伸,强调的是对电动车全包括车型开发、电池生产、市场推广的全产业链的发展,走的是垂直整合的模式。
从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比亚迪一直将重心放在技术上,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在电动车技术领域的突出成果,使其赢得了投资界与汽车巨头们的青睐,2008年巴菲特入股比亚迪,2010年“全球最老的汽车企业”戴姆勒选择了与比亚迪合作,两者将建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电动车。
·不同的切入点造就了不同的路线
特斯拉由于其定位,在产品设计时便考虑到了富人阶层,虽说这样的一群人擅于尝试新鲜事物但是却也造成了整体销量受限的状况。相比特斯拉,比亚迪就显得有些扎实,其电动车产品以K9电动大巴以及E6电动MPV乘用车为主,受制于成本两款车型的售价并不便宜前者售价高达200万后者售价高达36万。在国内这样的售价显然难以进入私人消费领域,但两大产品从使用角度来看却特别适合公共交通领域,前者作为节能环保大巴进入公交系统受欢迎程度不用多说,而后者300公里的纯电动续航以及良好的乘坐空间作为出租车无疑是目前最合适节能环保的车型之一。
比亚迪汽车也积极选择新的突破也获取更强的可持续发展力。今年年末比亚迪则将推出更为实用的双模电动车秦,意在打开私人消费市场,通过传统汽车+电动车双重身份让消费者完全消除对电动车使用方面的顾虑,若价位适当,其产品销量应该会有不错表现。
虽然电动车市场是大势所趋,但市场的推广仍是开始阶段,需要局部突破,步步为营。在电动车推广方面,比亚迪和特斯拉遭遇的最大问题实际上还是充电的问题。比亚迪和特斯拉电动车基本都提供3种充电模式,第一种为普通民用电充电,其缺点是充电时间长,充满需要近十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第二种高效充电方案,特斯拉的需要在车主家的车库内进行改装,相比普通民用其充电电压和充电效率均翻倍,改装费用由特斯拉承担;比亚迪E6的则是在购车时附送第二代便携式充电桩为车辆充电,其充电设备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充满电需6小时(不过问这种模式也有弊端,它要求车主有固定车库或可地下车位,车库还好说,但若是车位实际安装起来还需要与小区物业和有关部门沟通才能实现,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最后一种模式则是专业级充电站或者叫超级充电站,这种模式充满电则只需1到2小时。从电动车使用便捷度的情况看大面积建设专业级充电站是电动车企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回到最开始提出的问题,看到这里,二十万和七十万你选择哪个?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